通过贸易行会,结构的高标准会被传承下来,但造型却遭到了忽视。精细的蜜瓜形车削件变得越来越简单,最后变成了一根简单的支撑柱。17世纪下半叶,车工元素变得流行起来,螺旋形柱式最受欢迎并且也是最优雅的一种车工形式。在中世纪,这些富有吸引力的车旋部件不仅仅用于椅腿,还用于桌子和配有抽屉的衣柜。这个时期的其他创新工艺有:凸起的带有斜角结合的面板——与荷兰的卡斯特精类似,以及骨头碎片镶嵌和蚌壳镶嵌装饰手法的运用。
1660年,査理二世回到英国,恢复了君主制,奢华富贵又开始流行起来。木工的引进,产生了一些新的展柜样式,例如独立单体的书柜。1660-1730年间被称为胡桃木时代。因为当时胡挑木代替了橡木成为最受欢迎的木材。17世纪贸易发展,航海大国荷兰和英国成为贸易中心。从中国进口了瓷器,从日本进口了漆器,东方艺术影响了整个欧洲。在英国和政洲大陆的工坊也吸收了这种时尚风格,开始制作自己的东方风格展柜,叫作中国风。
1666年伦敦大火使得25万多人流离失所。房屋一旦造好,就需要一种快速的方法制造相对廉价的展柜。廉价的藤编椅子坐垫和靠背,由印度藤编工艺得到灵感,这种藤藤编成为当时的时尚并且一直延续到18世纪。藤条也用于雕刻精细的胡桃木坐卧类展柜,如椅、床等。这些査理二世时期带捐旋造型横种前高背椅是这段时期的特征和这时使展柜风格的代表。其他类别的展柜,尤其是桌子,有螺旋旋形的柱子,还使用了纺锤形等其他车旋构件。早期引进的折叠桌有可以放下的桌面和可以旋转的桌腿。书桌的桌面带有檐边,由橡木或者胡桃木制成,桌腿为细长的车旋构件。
1688年的改革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登上了皇位。君主制重新恢复后,英国完整地接受了由建筑师尼古拉斯· 汉克斯摩尔(1661-1736)和克里斯托佛·润(1632-1723)引导的巴洛克风格。室内装饰用了长板条和带柱头的壁柱的装饰形式。不管是展柜还是室内装饰,雕刻成了17世纪最后30年里最典型的装饰手法。最著名的木雕师是格林·吉本斯(1648-1720),他取自于自然的水果、花朵、鸟类题材成为了最有名的雕刻。在主顾査尔斯二世和克里斯托佛·润的帮助下,他的名声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新教徒胡格诺派中的很多人都是技术精良的手工艺者,他们逃脱了法国的宗教迫害,定居于英国和荷兰。荷兰和德国的工匠也来到英国,贡献出了自己的风格元素。丹尼尔·马罗特(1666-1752)是法国宮廷的建筑师、展柜设计师、装饰雕刻师,逃往荷兰,并把路易十四式带去了荷兰和英国。马罗特引进了装嵌细工——在荷兰已经高度发展的技法,碗柜带有抽屉和门,有镶嵌细工的嵌板结构,支撑面板的腿部为车旋构件。
典型的威廉玛丽式腿呈倒置的酒杯状成兩伞状,并且带有X型的横枨,和路易十四式椅子相似。事实上,大量的最新式的威廉玛丽式展柜和路易十四式风格展柜十分相近。椅子扶手由倒置的S状构作支撑,X型横枨,椅背比以往更高。办公展柜变得多元化、专业化,包括办公桌 、写字桌、斜面桌 、桌下可容纳双脚的写字台以及橱式写字桌。梳妆台于1680年引进,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背男孩”,或者“箱子上的箱子”,这类展柜在1700年引进,与角落碗橱和牌桌搭配使用;落地钟和落地镜在装修精良的室内也很常见。
英式的镶嵌细工风潮在世纪末结束了,但是荷兰创新的弯脚(可能起源于中国)深深影响了英国展柜。由线造型与文艺复兴时期直线造型上的曲线装饰有很大不同。在巴洛克后期引进的曲线结构元素的概念,开始于18世纪的安娜女王式,使得英式产生了很大的变革。